+-
产后排便困难

产后排便困难


产后排便困难目前对于产后排便困难尚无统一定义,笔者认为:产后因暂时性排便功能障碍,经阴道分娩患者于产后3天内、剖宫产术者在术后6天内不能排出大便者称为产后排便困难。该症亦是产褥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产妇常因此感到异常的痛苦,常同时合并排尿障碍,重者易并发腹胀、腹痛、肠梗阻等。

由于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的极度牵拉和扩张并充血、水肿,以及第二产程中腹肌疲劳,在短期内不能恢复其弹性,加之产程中过度屏气、过度呼喊、深大呼吸、水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肠蠕动减慢等,导致产后排便功能减弱,不能有效自己排出粪便。正常经阴道分娩者通常于产后24h左右恢复排便功能,剖宫产术者一般于术后48~72h排便。

产后排便困难原因


产后排便困难与下列因素有关:

1.会阴切开术、器械助产者,切口疼痛。尤其是缝合会阴不当,缝穿直肠,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,导致术后肛门异常剧痛。

2.会阴撕裂,尤其是会阴Ⅲ度撕裂、肛门外括约肌损伤者。

3.合并痔疮或直肠息肉等病变者。

4.既往有便秘史,尤其是孕期有便秘习惯者,通常可延续至产后。

5.产后卧床过久、活动较少者。

6.产程延长、滞产,尤其为第二产程延长者,产妇极度疲劳。

7.剖宫产术切口疼痛。

8.精神紧张、不习惯或对自己排便缺乏信心而暂时不能排便。

9.分娩过程中曾应用各种麻醉药物,使肠蠕动受抑制而影响排便。

10.不良饮食习惯,分娩前后进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,如鸡蛋、甜食等,食物中缺乏维生素。

11.产程中消耗大量体液,产后出汗多,未能及时补充,导致水、电解质紊乱,尤其是低钾者。

产后排便困难如何判断


经阴道分娩患者于产后3天内、剖宫产术者在术后7天内有便意但不能排出大便,患者产后当天即逐渐出现腹胀,并逐渐加重,感觉下腹不适、腹胀或腹痛,极其难受,重者痛苦异常,并由于大便的积聚妨碍子宫的收缩,部分患者阴道出血较多,重者亦可致失血性休克。

在排便困难出现之前,常有部分先兆表现,即肛门排气延迟。如产后12h,剖宫产术后24h,尚无肛门排气,应警惕下一步继发排便困难的发生,宜及时对症处理。

产后排便困难怎么办


排便困难者,应尽量设法使患者自己排便,首先采用物理和药物的方法减轻腹胀、促进肠蠕动,在阴道产后3天,或剖宫产后4天仍无法排便时则可采用下泻药物的方法。

1.热敷: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下腹,并同时进行按摩,每天3次,每次15~30min。

2.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.5mg,每天1~3次,促进肠管平滑肌功能的恢复。

3.果导片:1~3片,1日3次。

4.中药的应用:番泻叶10~20g,开水冲泡后饮用,每日3次,至排便后停止。口服麻仁丸、便乃通等效果良好。

5.肛门内放入开塞露或甘油栓。

6.腹胀严重者,可采用肛管排气法,促进肠蠕动。

7.上述治疗无效者,采用温肥皂水或“123”液(硫酸镁/甘油/水混合剂)150ml灌肠,现有特制的制剂“利索灌肠剂”,更加方便。

8.如粪便积聚干燥,肛管插入困难,宜先以手指人工掏出部分干结的粪块后,再以上述方法灌肠。

如何预防产后排便困难


产后排便困难处理重在预防,如事先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一般恢复排便较为容易。

1.孕期养成良好的习惯,坚持每日排便1次。

2.积极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,避免产程延长。尽量不用器械助产,娩头时注意保护会阴,会阴剪开时切口不要过大。有会阴撕裂者应立即修补。

3.产后4h鼓励患者下床小便,下床可促进肠蠕动和功能的恢复,24h后增加活动量。剖宫产术后24h拔除尿管后鼓励下床排尿,48h后开始适当增加下床活动量。

4.有条件者在产后开始数天内使用坐式便器,缓解切口的张力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感。

5.产后食物应以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,足量补充新鲜蔬菜,可适量食用加温后的香蕉、梨子等水果,服用蜂蜜,在恢复排便前不要过早进补。有条件者可将水果榨汁,适当加温后饮用,既不破坏维生素,又容易为产妇接受。剖宫产术者应于肛门排气后增加饮食量,切忌过早过多进食甜食、鸡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饮用牛奶者以饮无糖牛奶为宜。

6.有痔疮等合并症者应尽早对症处理,如外用“马应龙痔疮膏”等。对于有会阴切口或剖宫产切口者,可适当使用镇痛剂,可缓解因疼痛所造成的排便恐惧和困难。